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

高级教师个人教学反思【合集9篇】

时间:2023-12-14 10:35:03 教学反思

高级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篇1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每个人都铺开一张考卷。作为一名教师,积极响应各级政策,认真做好线上教学,让隔离在家的学生们依然能上好课,便是我们要交出的答卷。

  根据上级的通知要求,在学校、年级、语文组的共同努力中下,从2月10日开始,我们进行了整整10周的线上教学,这是一个陌生的课题,再加上信息技术水平的缺陷,我们从第一天上课时的小心翼翼、忐忑不安、手忙脚乱、不敢下手到现在的应对自如、成竹在胸、灵活多样,得心应手。这是对我们的一次严峻挑战,也让我们有了些许突破。这两个月的线上教学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思考,我们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交流中得到提升,在思考中走向成熟……

  一、学生管理方式分层分类,因材施教

  全年级千人左右,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类,做到因材施教,因情施教。将全年级分为6个班群,分别是A班智慧群、B班英雄群、C班联盟群、D班奋进群、E班精英群和F班志远群。各群在线上直播课程正式开始之前,由学生自发“接龙签到”或“发语音诵读签到”来告知科任老师他们已做好听课准备。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则采用随机点名、学生现场“连麦”、视频对话、抽查拍照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考勤管理,据汇总情况看,能做到每班每课全员参与,不落一人。

  二、学生学习内容精讲高效,超前推送

  年级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前预学,要求科任老师提前一天给学生推送学习任务单(导学案)、预习内容的微课视频等,让学生学在前面。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预习效果的检测与反馈,通过语音视频打卡、笔记思维导图展示等方式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为了保护好学生的视力,科任老师尽可能在15-20分钟内讲解完核心知识,让学生有所领悟,教学内容力求精要、“纯干货”。“鼓要打到点上,笛要吹到眼上”,一节课完成一两个学习任务最佳。学习任务依据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去设计,表述要简洁而明晰,情境要生动而活泼,学习路径要准确而具体,让学生能够清楚知道如何去做。

  三、学习形式创新多元,德智并进

  两个月来,我们采用多元化多渠道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分享屏幕、语音加画面、直播与录播相结合、与钉钉相结合等等。我们根据课型与学习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

  (1)新课的教授,采用“直播+任务单(导学案)”的形式。提前将每课的任务单(导学案)或录制好的微课推送给学生,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直播授课为了让老师与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堂互动,可以是面对面、声与声互动,也可以是平台上利用文字、投票、测试工具的无声互动。老师还可以采用学生较喜欢的启发、探究、体验等方式,触发学生的学习思考,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能及时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2)习题课、单元测试、专题性的讲解课,可以采用发送语音加画面讲解,推送提前录制的习题讲解视频和名师优质资源课到群里,学生下载后可反复收听收看,老师在线答疑即可。

  (3)教育教学两不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生命及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处处皆学习,结合近日疫情,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综合课程,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应时应景进行生命教育,教他们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规划人生。布置专题阅读任务,推送心理疏导视频,召开线上主题班会课,收看新闻联播,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搜集和整理疫情相关材料(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等),既要读课本,更要读社会。

  两个月的网络教学,我们各个学科都设计了不少开放性的作业。如语文学科让学生结合当下疫情,为社区撰写宣传标语。基于社会及学生自身,进行写作训练:“生命,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前人身体力行将“生命”内涵不断丰富: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奉献型生命观,如刺客们;有怀才不遇、愤懑而终的牺牲型生命观,如屈原、贾谊;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型生命观,如李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达观型生命观,如苏轼、范仲淹……学校国旗下演讲主题是“我这样看待生命”,请你撰写一篇演讲稿,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请统一使用“尚德中学浩晨”称谓。”英语学科让学生撰写“疫情倡议书”;

  政治学科让学生搜集整理“疫情的爆发后国家都有哪些防控措施”并撰写小论文;生物学科给学生详细讲解新型冠状病毒是什么、疫情是如何发生的;历史学科则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有没有类似严重的疫情事件”……除此之外还让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展示;安排教师、邀请区内的心理专家和相关专业的家长开展疫情期间线上系列讲座、分享周围故事,并让学生撰写听后感,观后感等。

  四、课后作业反馈及时,落实到位

  适当的作业训练不仅可以巩固和检验线上教学活动的成果,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继续进行线上学习的信心。老师们积极运用互联网学习的平台的各种功能和小程序(的作业布置平台、群课堂、一起看,钉钉的在线课堂、班级树,还有超级表格平台等),本着方便、高效的原则布置课后作业及相关训练检测。客观性作业(选择题)可采用平台自动批阅(超级表格平台)、随后群里发布正确答案的方法,让学生开展自评自阅,老师将学生存在的问题汇总出来,再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主观性作业(课堂笔记、小练笔、作文)可通过学生拍照上传作业平台、教师批阅或师生线上交流讨论、互评互学等方式展开。

  例如,本人在钉钉群里讲授了《先秦诸子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直播课,结束后在作业平台上发布课后作业:孔子很强调“信”,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可他并不是片面地、无条件地推崇“信”,试结合以下材料谈谈孔子所说“信”的原则,写300—500字以内小论文。通过班级群,让学生在群里讨论并在作业平台上传手写的作业,全批全阅,并将标记为“最优秀”的作业分享到班级群内供全体学生学习,最后在群内公布详细答案。如果还有同学存在问题,老师再进行个别在线辅导。这样的作业运转方式既能有效达成作业的训练目标,也能让家长看得见,摸得着,操可作,易管理。

高级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篇2

  在教《戏曲人物》这一课时,通过欣赏、画脸谱、画戏剧人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各种戏曲有所了解,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使之对传统艺术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来认识、表现脸谱形象和人物动态,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力,培养表现不同事物的造型能力。

  首先得承认自己素养的不足,对于戏曲也是不太懂,更谈不上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了。所以在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上只能说和学生都是在同一起点上的,通过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边教边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另外这节课的另一个重点是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水墨画自然要准备水墨画工具了,但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实在有点困难。每个班级总有一部分人到学期结束连水彩笔都没有,这个最起码的工具都没法准备,更别说其他根据课本内容来准备工具了。一学期的教学内容里有很多种类,有油画棒作画的,有水粉画,有水墨画,还有手工课等等,这些都需要不同的工具,但是基本上都不可能真正达到这些教学要求。

  一节课上的好坏,老师固然很重要,但是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这些主角什么都不做,我们做再多的准备也是徒劳。学生对美术课的淡漠态度总是不停打击着我上课的热情。并不是说他们不爱上美术课,而是他们对美术课抱无所谓的态度,下节美术课需要学生带水彩笔和油画棒,课前我会把所有能借到的水彩工具都带到班级,希望学生能理解我的一片心,更希望通过下节课的学习让所有的学生明白,只有把工具带全了,美术课才会学的精彩。

高级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篇3

  《弹簧宝贝》在课堂上营造亲轻松的、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让学生亲身参与美术课堂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体验,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下,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从而达到智慧的生长和创造力的凸现,进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把“学”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要舍得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他们各显神通,把自己的所知所想都表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验创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肥沃的土壤。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

  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美术教学更应该放飞学生的思维,不断激起创新的火花。把协作的思想灌输给学生未来的竞争中不但讲究个人的实力,更倡导团结、分工协作、取胜,现今的美术教学中更讲究综合性学习。协作就是综合性学习中关键的一环。合作完成纸弹簧,将学生的满足感和旺盛的求知欲化于协作中,腼腆的学生不再因为求助而感到压力。优秀的学生因为个性有了展示的方面而信心更增,协作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美术知识,学到的还有团队之间的那种合作精神,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新世纪的教师,除了将文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外,更重要的是营造宽松、积极的教学氛围,锻造出学生适应社会的意品质志。

高级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篇4

《石榴》是国标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在班级里开一个瓜果展示会,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高级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篇5

  ——复习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各位老师前辈的指导下,我执教了二年级上册《复习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节复习课,反思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有成功,也有遗憾。

  首先先说说个人认为成功的地方,如下:

  一、活动化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材料时,创设一个去猫数学乐园玩这个生活情景,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的情景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还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解决一系列问题,学生成了游玩的主角,并在玩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整堂课,学生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参与热情,师生、生生、群体间都在互动,学生玩了,乐了,也学了。

  二、加强对比,加深对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理解。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并在多处地方设计了对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观察、去讨论、去争辩,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例如:“把小女孩浇了4棵树,小男孩浇了2颗树,两人一共浇了几棵树?”与“小男孩浇了4棵树,小女孩浇了4颗树,两人一共浇了几棵树?”进行比较,明白加法与乘法的区别,接着追问,4人浇了多少棵,9人呢?引导学生比较,使学生发现这些题的共同点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可用乘法计算,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再如摩天轮这道题,通过三道算式的对比,了解到乘法与除法直接的联系。

  三、重视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我感觉本节课最出彩的地方是在解决了4人、9人浇了多少棵树后,教师继续追问,你还能知道几人浇了多少棵?小朋友很自然说出5人,6人、7人等人浇了多少棵,再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发现从上往下看,每人浇4棵,浇得人数越多,浇的总棵树就越多,并能很顺利的解决10人浇了40棵,11人浇了44棵。很自然地向学生渗透了函数的基本数学思想,并运用规律解决了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练习设计层层深入,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习。在本节课中,我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将数学思考融入到不同层次的练习中,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获得思维的发展。如第一层次:基本练习;第二层次:对比练习;另外还有拓展练习、综合练习等,每个层次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和明确的目标。如“小红和小强各要写48个大字,小强每天写8个,小红每天写6个。要写完这些字,小强用了多少天?小红呢?”另外还有“小明带了24元买礼物,正好花完,他可能买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记录下来。”那一题,这些都需要学生能在较多的已知条件中,正确选择有用的和必需的数学信息,而不受多余条件的干扰,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也是一种美。开始的基本练习有些简单,口算卡适当加一些乘加乘减会比较好;另外在植树的那道题目结束,要是添加一个乘加的题目,那么后面的“小明带了24元买礼物,正好花完,他可能买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记录下来。”这道题小朋友就有地方下手了。

高级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篇6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学期中,我担任四年级两个班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与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对这一个学期中的美术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

  为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机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经验和教训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课程标准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6.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新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7.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四、自身素质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从教育教学刊物的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更快地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

高级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篇7

  这是一堂发展性的学习心理辅导活动课。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智力因素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进入第一个高峰。我设计这堂课的目的就是在这样的阶段,通过训练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辅导过程中,为激发学生充分想象,我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想象的素材和情境。从视觉表象的联想到听觉引起的一些想象(简单的瓶子破碎的声音、两段风格不同的乐曲),再到设计南极考察站这样一个情境的想象,最后设计了一个七巧板的拼图竞赛,在游戏活动中激活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应该说,这些环节的设计收到了激活学生想象力的效果,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不过,设计南极考察站这个情境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想象力的拓展不能离开学生记忆中已经形成的表象,表象的形成又受他的阅历、生活经验、知识范围的局限。首先要对南极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开展想象。如果能在前几天布置学生收集关于南极的资料,去进一步了解南极,就会降低设计的难度,更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拓展。

高级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篇8

《春天的小河》一课以“春天的歌”为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律动、欣赏、演唱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情绪。结合自己身边的景物变化,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春意盎然的音乐世界。

  从一开始我就选用了学生所熟悉、喜爱的歌曲《小雨沙沙》作为律动音乐,激发学习兴趣。这一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接着听赏了欢快的《嘀哩嘀哩》,通过找、唱、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及创编才能,让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春天的小河》结合挂图从另一个角度去赞美春天,也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由于每个班级学生的条件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反应也会不同,有时会超出教师的预想,这是教师预料不到的,因此,教师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时刻以“学生为主体”,能及时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 本节课我尝试由浅入深,通过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感受春天。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通过听、动、唱、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级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篇9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一些初步了解基础上,进行更深一层次的学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名称,为下一节学习周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带着这些思考,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在操作中探索新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升华。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并提出自己的猜想后,启发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工具,用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方法验证猜想,让每一个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特点,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里、班级里进行交流、讨论,真正地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在练习中巩固新知,体现知识的学以致用。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练习,能将所获知识逐步内化,形成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日积月累就能逐步稳定、转化,形成智能。在练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等性格。所以,安排好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堂课上我设计了“围一围”、“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估一估”“画一画”的分层练习,从围长方形、正方形到拼长方形、正方形,再到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最后自己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一步步深入,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