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颐和园优秀教案3篇

时间:2024-04-05 09:52:48 教案大全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颐和园优秀教案3篇,供大家赏析。

颐和园优秀教案3篇

颐和园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育方面: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发展方面: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学习学生所选择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再读课文,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自由组织导游词)

  2、同伴合作,演导游

  3、竞聘导游、评价

  4、学生自由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全文,竞聘导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学法学昆明湖的相关段落

  三、质疑问难、回读全文、理清课文结构

  四、环境教育

  五、阅读收集到的关于颐和园的资料,联系课文,组织召开资料信息会,汇报形式如下:

  1、朗读摘抄下来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编写导游解说词,竞聘颐和园的小导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汇报。

  板书设计:

  10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颐和园优秀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归纳,知道北京的颐和园景色优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按游览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学习根据课文内容提问题的方法,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课文按游览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学习根据课文内容提问题的方法,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你能说说北京有哪些景点吗?

  今天我们要一起去北京的颐和园。

  2、板书课题:16颐和园

  3、学习生字:颐(板书,学生书空)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找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

  横槛神清气爽琉璃瓦金碧辉煌掩映画舫

  (1)、正音:kǎn槛、fǎng舫

  画舫:装饰华美供游人乘坐的船。

  (2)、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3、分小节读通全文,思考:课文哪几小节介绍了作者游颐和园的过程并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4、交流:课文的2、3、4、5节向我们介绍了作者游颐和园的过程。

  5、轻读2—5小节,思考:课文写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并用横线划出。

  6、交流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说明:这一环节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中可以熟悉课文中的'新词,可以掌握作者写作的思路,同时也可以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为后面环节的学习进行铺垫。

  (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二小节。

  (1)先让我们跟随着作者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去看一看有名的长廊。

  (出示长廊图片)。

  (2)指名读这一节。边读边思:在这小节中有没有需要提出来探讨的问题。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提问。

  理解“横槛”、 “神清气爽”。

  讨论为什么会有“神清气爽”的感觉?

  (4)找出这小节中表示数字的词组,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

  (5)交流:(700多米、273间、几千幅、这一种、那一种)这些数字的运用更能突出长廊长及艺术价值高的特点。

  2、学习第三小节:

  (1)同桌合作学习这一节。要求:读这一节并根据对这一小节的理解提出疑问。

  (2)提问并交流:

  万寿山脚下有哪两个漂亮的建筑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板书:佛香阁、排云殿)出示图文,补充介绍。

  理解词语:闪闪发光、金碧辉煌

  (3)齐读第三节。

  说明:在上个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提问,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出示相关资料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习四、五小节:

  (1)默读课文第4、5小节,思考:这两小节主要讲了什么?(板书:昆明湖)

  (2)交流出示昆明湖的图片、描写昆明湖的句子。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a、指名读。

  b、说说昆明湖的特点。(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昆明湖“静”的特点。)

  c、句子比较: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不留一点儿痕迹。

  d、交流,理解“几乎”的含义。

  (3)作者还介绍了昆明湖的哪些景物?

  交流出示: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a、指名读。

  b、想象说话练习: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有的、还有的,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出示例句: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母子相依,有的你追我赶,有的怒目圆睁,还有的凝神远望,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4)齐读四、五两节。

  4、小结:

  (1)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对颐和园进行描写,运用过渡句巧妙地将一个个分布各处的景点连接起来。让我们来欣赏颐和园美丽的风光吧!(播放颐和园视频)。(板书:美丽的大公园)

  (2)教师按游览顺序引读全文。

  四、复习巩固,知识延伸

  1、本课的游览顺序非常明显,请你按课文的介绍画一张颐和园的游览线路图。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另外写一段话介绍你喜欢的景点。

颐和园优秀教案3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⑴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⑵ 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你们想去颐和园吗?

  (想。)

  那好,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

  二、复述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作者的描写中读懂什么。

  2、学生汇报:

  ⑴ 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长)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课文用了具体的数字说明长廊的长。你知道7000多米有多长吗?

  ⑵ 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长廊美,长廊周围的环境也美)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⑶ 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⑷ 指导朗读:

  突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谈:

  ⑴ 作者的观察点是在山脚下,从下往上看。

  ⑵ 从下往上看,看到了什么?

  (佛香阁、排云殿)

  ⑶ 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可见它的高;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和金碧辉煌的宫殿,可见它的美。

  ⑷ 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抓住佛香阁、排云殿的宏伟气势这一特点来介绍的。

  3、指导朗读:

  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⑴ 写树丛、屋顶、宫墙,重点描写颜色,突出美。

  ⑵ 写昆明湖,用比喻和反衬突出它的静和绿。

  ⑶ 写远处的城楼和白塔,突出它的古老。

  3、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从近到远)

  4、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且姿态不一。)

  3、指导朗读。

  七、朗读全文

  八、创设情境,拓展练习

  这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感到颐和园确实很美。所以,作者在课文的最后再一次点到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究竟颐和园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点,作者没有向我们介绍呢?你们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向大家做个介绍吗?

  现在,每个同学选择一处颐和园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点,可以是作者介绍过的,也可以是作者不曾介绍过的,像导游一样,带领着老师、同学到颐和园游览、观光。要想介绍得好,首先课文先要熟悉。因此,先把你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争取将它背下来。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同学练习当小导游。在小组练习的时候,有什么不足之处,同学之间要相互纠正、补充。

  (全班交流)

  九、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当小导游,都很称职(根据本班情况继续加以评点)。回去之后,可以向你的爷爷、奶奶等做介绍。可根据他们的不同需要介绍颐和园的景观。

  还可以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板书设计】

  长廊──长

  18、颐和园 万寿山──美 美丽的大公园

  昆明湖──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