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七年级数学教案8篇

时间:2023-08-17 09:55:27 教案大全

  【前言】下面是会员“aopacheng”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3、-2、-、-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P5图)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注和记录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某银行的存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

  巩固提高:练习:课本P5练习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课后作业:课本P7习题的第1、2、4、5题。

  活动与探究:

  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的平均分为85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高出部分记为正数。

(1)美美得95分,应记为多少?

(2)多多被记作一12分,他实际得分是多少?

七年级数学教案 篇2

  内容:整式的乘法—单项式乘以多项式P58-59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单项式和多项式相乘的意义。

  2、在通过学生活动中,理解单项式和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用它们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

  学习难点:对法则的理解

  学习过程

  1.学习准备

  1.叙述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

  2.计算

(1)(-a2b)?(2ab)3=

(2)(-2x2y)2?(-xy)-(-xy)3?(-x2)

  3、举例说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合作探究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问题:一个施工队修筑一条路面宽为nm的公路,第一天修筑am长,第二天修筑长bm,第三天修筑长cm,3天工修筑路面的面积是多少?

  结合图形,完成填空。

  算法一:3天共修筑路面的总长为(a+b+c)m,因为路面的宽为bm,所以3

  天共修筑路面m2.

  算法二:先分别计算每天修筑路面的面积,然后相加,则3天修路面m2.

  因此,有=。

  3.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4.你能尝试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吗?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例3计算:

(1)(-2x)(-x2?x+1)(2)a(a2+a)-a2(a-2)

  2、练一练

(1)5x(3x+4)(2)(5a2?a+1)(-3a)

(3)x(x2+3)+x2(x-3)-3x(x2?x-1)

(4)(?a)(-2ab)+3a(ab-b-1))

(三)学习

  对照学习目标,通过预习,你觉得自己有哪些方面的收获?有什么疑惑?

(四)自我测试

  1、教科书P59练习3,结合解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几何意义。

  2、判断题

(1)-2a(3a-4b)=-6a2-8ab( )

(2)(3x2-xy-1)?x=x3-x2y-x( )

(3)m2-(1-m)=m2--m( )

  3、已知ab2=-1,-ab(a2b3-ab3-b)的值等于()

  A.-无法确定

  4、计算(20贺州中考)

(-2a)?(a3-1)=

  5、(3m)2(m2+mn-n2)=

(五)应用拓展

  1、计算

(1)2a(9a2-2a+3)-(3a2)?(2a-1)

(2)x(x-3)+2x(x-3)=3(x2-1)

  2、若一个梯形的上底长(4m+3n)cm,下底长(2m+n)cm,高为3m2ncm,求此梯形的面积。

  3、一块边长为xcm的正方形地砖,因需要被裁掉一块2cm宽的长条,为剩下部分面积是多少?

七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3,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知识重点

  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知识回顾与深化

  回顾: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那么另一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这就是说:数的范围扩大了(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问题1: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学生思考并讨论。(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基准。这个道理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可视学生的讨论情况作些启发和引导,下面的例子供参考)

  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温度是零上7℃,最低温度是零下5℃时,就应该表示为+7℃和-5℃,这里+7℃和-5℃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按照“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 “数0耽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入负数后,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毅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所举的例子,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应从相反意义的1这个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只要初步认识即可,不必深究。

  问题3:教科书第6页例题

  说明:这是一个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通常向指定方向变化用正数表示;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用负数表示。这种描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应予以重视。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增长”和“减少”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要求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出口额的增长率”,就暗示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

  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教科书第6页).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水位上升-3m,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收人增加-10%,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等等。可视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这种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按题意找准哪种意义的量应该用正数表示是解题的关健。这种描述具有相反数的影子,例如第(1)题中小明的体重可说成是减少-2kg,但现在不必向学生提出。

  巩固练习教科书第6页练习

  阅读思考

  教科书第8页阅读与思考是正负数应用的很好例子,要花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思考交流:

  1,引人负数后,你是怎样认识数0的,数0的意义有哪些变化?

  2,怎样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特别地,在用正负数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时,通常把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正数,而把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负数。)

  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7页习题第3,6,7,8题

  3,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本课主要目的是加深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和用正负数表示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向指

  定方向变化的量。

  2,“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要从0不属于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中的任何一种上来理解)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人负数后,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0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数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由于上节课的重点是建立两种相反意义量的概念,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所以作为知识的回顾和深化而放到本课。

  3,教科书的例子是用正负数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的实际应用,用这种方式描述的例子很多,要尽量使学生理解。

  4,本设计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的教学理念,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合理应用,在体验中感悟和深化知识。通过实际例子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加减消元法;

  2、能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组,

  3、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教材中例4的数量关系较复杂,是本课的难点。

  知识重点能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组。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

  1、复2、习提问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哪几种方法?它们的实质是什么?

  2、播放动画《西游记》场景,配数学诗。

  悟空顺风探妖踪,千里只行四分钟。

  归时四分行六百,风速多少才称雄?

  请一名学生解释诗歌大意:孙悟空顺风去查妖精的行踪,仅用4分钟就飞跃千里。逆风返回时4分钟走了600里,问风速是多少?

  学生思考,根据题中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设悟空行走速度为x里/分,风速为y里/分,则

  你会解这个方程组吗?引例生动活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看、听、想的过程中愉悦地获得数学知识。

  探究新知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级里交流解法。

  解法一:①+②,消去y,得8x=1600

∴x=200,代人①,得y=50

  原方程组的解为

  解法二:①-②,消去x。以下略。

  解法三:整体代入。由①得:4x=1000-4y,代入②,消去x.

  同理,也可消去y.

  解法四:化简原方程组为,再利用加减消元,或代入消元均可。

反思:试着从各个角度比较“代入法”与“加减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同学间相互交流)它们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当方程组中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是1或一个方程的常数项为零时,用代入法较方便;当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或成整倍数时,用加减法较方便。

  练习1: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更适合它的解法。你会怎样解呢?(第1,2小题完成后再出示第3小题。)

(1)

(2)

(3)

  第1小题用代入法,第2小题用加减法,都很明确,第3小题有争议。全班分成两部分。1、2大组用代入法做,3、4大组用加减法做。比较两解法的简便程度。

  反思:当方程组中任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不是1,且不成倍数关系时,一般经过变形利用加减法会使解法更简单。尝试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择优意识。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可以获得它的解,但根据题目形式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可以减少弯路,加快速度使解题过程简洁提高正确率。

  实际应用教材第109页例4.

  2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工作2小时收割小麦

  公顷,3台大收割机和2台小收割机工作5小时收割小麦8公顷,问: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1小时各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分析:

  问题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找出两个等量关系)

  问题2.你能找出本题的等量关系吗?

  2台大收割机2小时的工作量+5台小收割机2小时的工作量=

  3台大收割机5小时的工作量+2台小收割机5小时的工作量=8

  问题3.怎么表示2台大收割机2小时的工作量呢?

  设1台大收割机1小时收割小麦x公顷,则

  2台大收割机1小时收割小麦公顷,

  2台大收割机2小时收割小麦公顷。

  现在你能列出方程了吗?

  解后反思:应用题中,如何化解较复杂数量关系?

  练习2:教科书第111页练习第3题应用题。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小结与作业

  小结提高在学生畅所欲言话收获的基础上,通过老师进行补充的方式进行。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8、做题:教科书112页习题第5、7题。

  9、选做题:教科书112页习题第8题。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能根据教材编写思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性使用新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引入与111页练习3属同种数学模型),把教材中不动的问题情境转化为动的问题情境。

  2、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地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为了给学生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通过例题分析、启发提问、集体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能准确而迅速地确定解题方法从而突出了本课的重点、难点—选择适当方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七年级数学教案 篇5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1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

  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1. 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 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 探索新知:

  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 抽象:

  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交集思想)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教学重点:

  对概念的理解及对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难点:

  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全班同学对自己所喜爱的学科进行了调查,那么如果要对某校20xx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

  二、新课

  1.抽样调查的意义

  在上述问题中,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全面调查花费的时间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求既省时又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抽样调查。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3.抽样的注意事项

  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样本容量过少,那么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比如要调查20xx名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几名学生就不能反映2000名学生的喜爱情况;如果抽取的学生人数过多,必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再如要调查60岁以上的老人的生病情况,在医院去抽取一些60岁以上的住院病人,它又不具有代表性,则应从60岁以上的老人册中任意抽取部分老人的生病情况来反映总体的60岁老人的生病情况,才能达到目的。

  ②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所谓随机就是机会相等,例如在2000名学生的注册学号中,随意抽取100个学号,调查这些学号对应的100名学生.当然还可以在上学或放学时,在学校门口随机进行调查;或则每隔10个人调查一个,直到调查满确定的样本容量。

  总体说来抽样调查最大的优点就是在抽样过程中避免了人为的干扰和偏差,因此随机抽样是最科学、应用最广泛的抽样方法,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

  下面是某同学抽取样本数量为100的调查节目统计表:

  表中的数据信息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来描述。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有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计调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调查方法。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作了逐一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

  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使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

  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

  师: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为题在班级进行调查,请设计一张问卷调查表。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展示结果。

  教师指导、评论。

  师: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还有哪些方法收集到数据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

  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就以下统计的数据,你认为选择何种方法去收集比较合适?

  (1)你班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

  (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

  (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4)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 3+x=(45+x)y—5=2y+1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 3x—2 x—=—1

  5x2—3x+1=0 2x+y=1—3y =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解方程3x—[3(x+1)—(1+4)]=1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页,练习,1、2、3。

  四、小结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五、作业

  1、教科书第12页习题6。

  2、第1题。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