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高一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4篇

时间:2023-12-12 02:49:03 高一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2)能够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3)理解对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培养类比、分析、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培养细心观察、认真分析

  分析、严谨认真的良好思维习惯和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2)感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认知过程;

(3)体验数学的科学功能、符号功能和工具功能,培养直觉观察、

  探索发现、科学论证的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对数的定义;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教学难点

(1)对数概念的理解;

(2)对数性质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四、归纳总结:

  1、对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函数ax=n(a0且a≠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logan,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2、对数与指数的互化

  ab=n?logan=b

  3、对数的基本性质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loga1=0;logaa=1对数恒等式:alogan=n;logaa=nn

五、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1、2、3、4

六、板书设计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 篇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o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并会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o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

  o通过学生对向量与数量的识别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会表示向量·

  教学难点: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向量的概念:我们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二)(教材P74面的四个图制作成幻灯片)请同学阅读课本后回答:(7个问题一次出现)

  1、数量与向量有何区别?(数量没有方向而向量有方向)

  2、如何表示向量?

  3、有向线段和线段有何区别和联系?分别可以表示向量的什么?

  4、长度为零的向量叫什么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叫什么向量?

  5、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向量是相等向量?单位向量是相等向量吗?

  6、有一组向量,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这组向量有什么关系?

  7、如果把一组平行向量的起点全部移到一点O,这是它们是不是平行向量?

  这时各向量的终点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后小结

  1、描述向量的两个指标:模和方向·

  2、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

  3、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等概念。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 篇3

  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反思

  富县高级中学 王晓广

  数学必修1即将学习结束,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高一学生在初中养成的固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入高中以后,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满足于课堂上认真听讲,满足于课后的作业模仿,缺乏积极的思维;遇到难题或者没有见过的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教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甚至有少数同学抄答案,还有少部分学生还相信可以通过“考前突击复习”来取得好成绩。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少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法方法。

  2、刚开学,高一数学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第二章课时数要适当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学习时注意形象、直观。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以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课堂5分钟小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做的好的学生的过程贴在教室,让错误的学生自己看,章节考试题难度不能太大。求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问题,要不断的练习,帮助学生找出求解规律,学习才可能很好的理解。通上述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尽快的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难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学习上在每一章节有学习技巧和方法应及时的告诉学生,指导学生改进学学方法。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学习特点,听课的方法,答题的书写要求,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基本的概念能牢记,在记忆的基础上去理解,去应用。这样才能学习好高中数学。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 篇4

  1、点的位置表示:

  (1)先取一个点O作为基准点,称为原点。取定这个基准点之后,任何一个点P的位置就由O到P的向量唯一表示。称为点P的位置向量,它表示的是点P相对于点O的位置。

  (2)在平面上取定两个相互垂直的单位向量e1,e2作为基,则可唯一地分解为=xe1+ye2的形式,其中x,y是一对实数。(x,y)就是向量的坐标,坐标唯一地表示了向量,从而也唯一地表示了点P。

  2、向量的坐标:

  向量的坐标等于它的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

  3、基本公式:

  (1)前提条件:A(x1,y1),B(x2,y2)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M(x,y)为线段AB的中点。

  (2)公式:

  ①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AB|=(x2—x1)2+(y2—y1)2。

  ②中点坐标公式

  4、定比分点坐标

  设A,B是两个不同的点,如果点P在直线AB上且=λ,则称λ为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

  注意:当P在线段AB之间时,方向相同,比值λ>0。我们也允许点P在线段AB之外,此时,方向相反,比值λ<0且λ≠—1。当点P与点A重合时λ=0。而点P与点B重合时不可能写成=0的实数倍。

  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已知两点A(x1,y1),B(x2,y2),点P(x,y)分所成的比为λ。则x=x1+λx21+λ,y=y1+λy21+λ。

  重心的坐标:三角形重心的坐标等于三个顶点相应坐标的算术平均值,即x1+x2+x33,y1+y2+y33。

  一、中点坐标公式的运用

  【例1】已知ABCD的两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4,2),B(5,7),对角线的交点为E(—3,4),求另外两个顶点C,D的.坐标。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交点为两个相对顶点的中点,利用中点公式求。

  解:设C(x1,y1),D(x2,y2)。

  ∵E为AC的中点,

  ∴—3=x1+42,4=y1+22。

  解得x1=—10,y1=6。

  又∵E为BD的中点,

  ∴—3=5+x22,4=7+y22。

  解得x2=—11,y2=1。

  ∴C的坐标为(—10,6),D点的坐标为(—11,1)。

  若M(x,y)是A(a,b)与B(c,d)的中点,则x=a+c2,y=b+d2。也可理解为A关于M的对称点为B,若求B,则可用变形公式c=2x—a,d=2y—b。

  1—1已知矩形ABCD的两个顶点坐标是A(—1,3),B(—2,4),若它的对角线交点M在x轴上,求另外两个顶点C,D的坐标。

  解:如图,设点M,C,D的坐标分别为(x0,0),(x1,y1),(x2,y2),依题意得

  0=y1+32 y1=—3;

  0=y2+42 y2=—4;

  x0=x1—12 x1=2x0+1;

  x0=x2—22 x2=2x0+2。

  又∵|AB|2+|BC|2=|AC|2,

  ∴(—1+2)2+(3—4)2+(—2—2x0—1)2+(4+3)2=(—1—2x0—1)2+(3+3)2。

  整理得x0=—5,∴x1=—9,x2=—8

  ∴点C,D的坐标分别为(—9,—3),(—8,—4)。

  二、距离公式的运用

  【例2】已知△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4,1),B(—3,2),C(0,5),则△ABC的周长为()。

  A、42 B、82 C、122 D、162

  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直接求解,然后求和。

  解析:∵ A(4,1),B(—3,2),C(0,5),

  ∴|AB|=(—3—4)2+(2—1)2=50=52,

  |BC|=[0—(—3)]2+(5—2)2=18=32,

  | AC|=(0—4)2+(5—1)2=32=42。

  ∴△ABC的周长为|AB|+|BC|+|AC|

  =52+32+42

  =122。

  答案:C

  (1)熟练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2)注意公式的结构特征。若y2=y1,|AB|=(x2—x1)2=|x2—x1|就是数轴上的两点间距离公式。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