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三教案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2篇

时间:2023-11-10 07:39:03 初三教案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篇1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②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①能够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

②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③能够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进一步认识微观与宏观的联系; ②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联系;

③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计算能力,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前一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可用物质的量做桥梁联系起来。既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那么,化学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之间是否也遵循一定的关系呢?能不能把物质的量也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呢?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

  一、原理

[讲解]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υ的关系。

  点燃

[板书]

  例如:

2H2

O2

====== 2H2O 化学计量数υ之比: 2

2 扩大NA倍:

  2NA

  NA

  2N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1mol

  2mol [小结]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讲述]有了上述结论,我们即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有关物质的量进行定量计算。[投影例题]1.完全中和 mol NaOH需要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板书]

  二、步骤 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4.根据的原理进行计算

[教师]下面我们就按上述步骤来计算上题。

[课件播放]

  2NaOH+H2SO4======Na2SO4+2H2O 2

   mol n(H2SO4)

  v(NaOH)n(NaOH?

  v(H2SO4)n(H2SO4)

  N(H2SO4)?1?mol? 2答:完全中和 mol NaOH需H2SO4 mol。[练习]上述反应中同时生成水多少mol?? [提醒学生注意解题格式]?

[过渡]实际上,我们在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问题,除了涉及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外,还经常涉及到物质的质量、浓度、体积等物理量。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换算。而换算的核心就是——物质的量。请大家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出下列各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填写][投影]

[过度]下面,我们就来系统全面地学习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板书]

  四、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练习]

  在上述例题中,计算所需H2SO4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活动]

[投影]因为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mol根据?m=n·M= mol×98 g·mol

-1

-1

?

= g?

-1答:所需H2SO4的质量为 g。

[投影]例2:将30 g MnO2的质量分数为%的软锰矿石与足量12 mol·L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1)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

  浓盐(2)生成的Cl2的体积(标准状况)。[学生板演] [课件播放]

  解:(1)MnO2的摩尔质量为87 g·moln(MnO2)=

-1

?

  m(软锰矿石)?w(MnO2)30g?%??

  m(MnO2)87g?mol?1△

  4HCl(浓)+ MnO2 ====== MnCl2 + 2H2O + Cl2↑ 4 ×V[HCl(aq)]

   mol?

  4?V[HCl(aq)]=?

  1?12mol?L?112 mol·L-1 △

(2)4HCl(浓)+

  mnO2=======MnCl2 +

  2H2O +

  Cl2

   mol

  N(Cl2)

  ?1n(Cl2)=?

  1V(Cl2)=n(Cl2)Vm

=mol×L·mol=L

-1?

[讲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同种物质的单位要上下一致,其他有关物质的单位必须保持左右对应。如上述求Cl2体积的后一种方法中,MnO2的单位均用mol,Cl2的单位都用L。

[小结]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第三节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

  一、原理

  点燃

  例如:

  2H2O

  O2

========

  2H2O 化学计量数ν之比:

2 扩大NA倍:

2NA

  NA

  2NA 物质的量之比:mol

  mol ∶mol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化学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二、步骤

  1.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3.对应计量系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4.根据(一)原理进行计算

  2NaOH

  H2SO4 ===== Na2SO+

  2H2O 2

   mol

  N(H2SO4)

?(NaOH)n(NaOH)?

?(H2SO4)n(H2SO4)n(H2SO4)?1?mol? 2答:完全中各 mol NaOH需H2SO4 mol。

  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四、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

  在得知我的说课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后,我便开始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师用书,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我了解到,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掌握金属的一些性质。初中化学中介绍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本册书是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第三章,第一章是化学的实验方法,第二章是离子反应和从微观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第三章是在学生初步感受金属性质、了解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再进一步的学习。本节课又是后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端。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对以后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所以这一章在化学的知识系统中具有承接旧知识系统,引导新知识系统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研究掌握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和钠与水的反应原理,会书写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研究我了解到,本节课学生的难点是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我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将实验放在学生眼前,带给学生真真切切的反应现象,让学生亲身观察、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我相信,这样的方式可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课前我必须将我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准备充分。

  本节课一开始,我会给学生一些金属与水的图片,比如金戒指掉在了杯子里,妈妈洗碗时银镯子接触到水等等与水不反应的金属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金属与水不发生反应的生活经验,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质疑。金属与水会发生反应与实际生活经验不相符,所以学生更有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调动起来。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所以这节课我将从这两方面导入。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引出钠与水发生反应的可能性,然后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钠与水的反应过程,分析总结出钠与水反应的5个现象:

  A、看到钠飘在水面上

  B、钠在水面上游动

  C、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

  D、发出了嘶嘶的声音

  E、溶液变为红色。

  从而总结出5个特性:

  1密度比水小;

  2有气体产生;

  3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

  4反应比较剧烈;

  5反应中有碱性物质生成。

  分析这五个特性的同时一定要将其逐个板书出来,板书的内容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在化学现象分析清楚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微观化学反应的研究,也就是化学方程式的分析。我以“现象中的气体是什么?”为切入口,从上一环节过渡到化学方程式的研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出钠作为还原剂,水作为氧化剂,然后放手叫学生自己尝试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我研究新课标时知道,现在的教育不在于老师教,而在于学生的学,所以这个环节我准备教学生自己去尝试,自己去讨论研究。我负责引导得出最后的化学方程式。

  在本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目的是巩固氢气的验证方法和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更深入认识,掌握离子反方程式。第四部分设计一个钠燃烧不能用水扑灭的实际问题来总结钠的性质。通过教材研究,为了使学生有及时的巩固。我将课后练习的第1小题作为巩固练习题。这道题可以通过练习书写钠与氧气反应和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理解钠的一般性质。